说到咱们江苏的城市,那可真是各有各的精彩。我去年沿着长江跑了一趟,深有感触。尤其是镇江和扬州这对隔江相望的“邻居”,总让人琢磨点啥。你说,要是这两座城市真能走到一块儿,那会是个啥光景?这事儿啊,网上讨论得还挺热闹,虽然官方可没吱过声,但挡不住大家伙儿爱琢磨。
先说说镇江吧。 我对镇江最初的印象,还真不是那些经济数字。记得头一回去西津渡,踩着那些被岁月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看着老房子斑驳的墙皮,空气里好像都飘着故事味儿。后来才知道,这地方三千多平方公里,住了三百多万人。经济上呢,这些年也在稳步发展,四千多亿的体量在省内不算拔尖,但也有它的独到之处。那镇江港,好家伙,长江上排老三的港口可不是吹的,每年货来货往,吞吐量吓死人,少说也得几千万吨起,这绝对是它连接外面世界的大动脉。
要说人才摇篮,江苏科技大学得算一个。走在校园里,能感觉到那股子踏实做学问的劲儿,这可是给本地发展源源不断输送“新鲜血液”的地方。资源禀赋上,老天爷挺照顾镇江的,气候好,山水也养眼。博物馆里我溜达过一回,三万多件宝贝静静躺着,默默讲述着千年的传承。南山那片绿肺,更是市民散步遛弯的首选,绿荫浓得化不开,空气清新得能洗肺。不过,跟苏南那些“尖子生”比,镇江确实显得有点“低调”,基础设施上好像还需要加把劲。不少关心家乡的朋友聊天时也提过,总觉得后续发展好像缺了点爆发力,步子还可以迈得更大一点。
隔江相望的扬州呢? 名气似乎更响亮些,“烟花三月下扬州”嘛,谁还没听过这句诗?第一次慕名而去瘦西湖,那精巧的亭台楼阁倒映在水里,真跟画儿似的,难怪说它是园林艺术的活化石。扬州地方大,六千多平方公里,四百多万人生活在这里,去年的经济总量突破了七千亿大关。它地处江苏心脏地带,四面八方都连着兄弟城市,这位置说不上得天独厚,至少也是左右逢源。
扬州泰州国际机场,是和邻市一起搞起来的,别看它现在是四亿级的民用机场,当初也就是个设想,如今实实在在地给扬州的旅游插上了翅膀。教育这块牌子,扬州大学是妥妥的“国字头”,底蕴深厚。还有南京邮电大学通达学院,也安家在这里,给这座古城添了不少青春活力和开放的视野。扬州园林的名气自不必说,个园、何园(就是用户原文里提到的河源,应该是笔误,其实是何园),那可是晚清园林的精华。特别是何园,廊腰缦回,复道行空,走进去真像钻进了古人的山水画里头,那份意境,如今很难再复制了。
聊回那个“合并”的猜想。 为啥网上老有人把这俩往一块儿琢磨呢?我琢磨着,地理上它俩紧挨着,就隔着一条长江。京沪铁路、润扬大桥这些大动脉一修通,往来方便得很,感觉半个多小时就能串个门儿。网友开玩笑说,这架势,有点当年南京跨江发展的影子啊(当然,只是大家茶余饭后的联想)。从根子上看,镇江和扬州都是响当当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历史包袱……哦不,是历史财富都厚重得很。教育实力也半斤八两,好大学都有。真要是能捏合到一块儿,那些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教育资源岂不是能整合得更出彩?想想都让人有点小期待。
经济模式也挺像的,旅游都是重头戏。扬州瘦西湖、镇江金山寺,各有各的拥趸。要是资源能整合规划,打造一条贯穿古今、融汇江南江北风情的黄金旅游线,吸引力肯定翻倍。产业结构上互补性也有,镇江的港口物流、制造业底子,配上扬州的服务业和精致文化品牌,网友觉得想象空间挺大。我听过一种挺形象的说法:镇江像一位稳重实干的老大哥,扬州则像一位精致婉约的大家闺秀,气质不同,但说不定真能互补。
不过啊,想法归想法,现实归现实。 这事儿哪有那么简单?城市合并牵扯的东西太多了,行政区划调整绝不是动动嘴皮子的事,关系到方方面面人的切身利益。镇江的朋友可能担心自己的特色被“名气更大”的扬州盖过,扬州的朋友也可能顾虑会不会被“平均”。网上讨论虽热,但真要落到实处,面临的阻力恐怕不小。这就像家里两兄弟想合伙开个大买卖,想法挺好,但具体怎么分账、谁做主、资源怎么调配,哪一样不得掰开了揉碎了谈?稍有不慎,好事也可能变成麻烦事。
咱再跳出来想想别的路子。 其实,非得“合并”才能大发展吗?我看不见得。现在不是都讲究“区域协同”、“一体化”嘛。像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都是活生生的例子。镇江和扬州,能不能就在现有的基础上,把手握得更紧些?比如,把跨江交通再搞得便利些,不仅仅是润扬大桥,公交、地铁(如果规划的话)能不能无缝对接?旅游资源联合营销,设计“一票通玩两地”的线路?甚至高校的学分互认、产学研合作,港口物流的协同调度……这些实实在在的互通有无,做深做细了,产生的能量未必就比“合并”小。
我上次开车从扬州过江到镇江,站在大桥上,看着脚下浩浩荡荡的长江水和两岸风格迥异又和谐共存的风景,忽然觉得,这两座城市,就像长江母亲河的两只臂膀。合并与否,或许只是个形式。关键在于,它们能不能真正携起手来,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网友们美好的愿景背后,是对家乡更美好未来的热切期盼。与其纠结于是否合并为一个名字,不如多想想怎么让两地的百姓共享发展的红利。无论是独立发展还是深度携手,最终目标都应该是让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更舒心、更富裕、更有归属感。
未来谁会说得准呢?也许有一天,行政区划的壁垒真的会以某种方式打破;也许,一种更灵活、更高效的协作模式才是正解。但无论如何,镇江和扬州这两颗璀璨的明珠,依托着共同的长江血脉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它们的明天,值得我们期待,也值得我们一起使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