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日,特朗普政府挥出“关税大棒”,宣布对印度加征25%关税,剑指其购买俄罗斯石油的“不当行为”。 这是美国“二级关税”威胁的首个落地案例,此前特朗普曾警告:若俄乌未在10天内停火,所有俄油买家将面临100%惩罚性关税。
当莫迪被公开羞辱“印度经济死亡”、中国被点名“加税500%”时,全球能源市场正滑向一场由美国单边主义引爆的深渊。
特朗普的怒火烧到了新德里。 2025年7月31日,他在社交媒体咆哮:“我不在乎印度和俄罗斯的经济往来,但自8月1日起,印度商品必须多付25%关税! ”他补充道,若印度继续购买俄石油和武器,还将追加“惩罚”。
这番言论将莫迪政府推向绝境。 印度每日进口210万桶俄油,占其原油总量的35%,廉价俄油是抑制通胀的关键支柱。
而特朗普的羞辱性措辞,称印度关税“全球最高”、经济是“死亡经济”,更让新德里外交界震动。
特朗普宣布与巴基斯坦达成协议,合作开发巴国石油储备,并讽刺“没准印度还得从巴基斯坦买油”。
这既是离间印巴关系,也暗示美国正复制“打压印度、拉拢邻国”的剧本,试图在亚洲制造分裂。
中国同样被列入靶心。 美国财长贝森特在斯德哥尔摩谈判中当面威胁中方:“任何购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将面临100%到500%的关税。 ”他直言要将“中国购买俄油”纳入第三轮谈判筹码,试图逼迫中国让步。
中国外交部多次声明:“能源合作是主权行为,反对非法单边制裁。”2025年1-5月,中国进口俄油量达7640万吨,占原油总进口量的27.3%,稳居第一大供应国。
中俄原油管道输量占中国进口俄油的40%,陆路运输成本比海运低12美元/桶,成为难以替代的能源动脉。
美国的威胁为何难撼中俄? 人民币结算构筑了金融护城河。 2025年中俄87%的能源交易以人民币结算,沙特、伊朗对华非美元结算比例也超60%,美元石油体系正在崩塌。
俄罗斯央行数据显示,俄油气出口收入中人民币占比从2022年的0.4%飙升至2025年的34%。
中石油在北极LNG-2项目的持股从10%提升至25%,从“买家”变身“控股方”。
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采用中国“数字化孪生系统”,使西伯利亚冻土区维护成本降低28%;远东阿穆尔天然气处理厂使用中国航天分子筛技术,净化效率达99.99%。
2025年上半年,美国对华原油出口暴跌70%,在中国进口来源国中排名滑至第15位,自3月起再无美国油轮靠岸。 页岩油商失去中国市场后,得州近百家能源企业濒临破产,裁员潮席卷二叠纪盆地。
成本劣势彻底暴露了市场规律。 美国页岩油开采成本达60美元/桶,而中东原油成本不足20美元,俄罗斯管道运输油成本更低。
当沙特与中国签署2500亿美元十年供油协议、卡塔尔LNG人民币结算落地时,美国页岩油商在国会听证会上哀叹:“我们被政治牺牲了。 ”
德国、法国公开声明“不参与单边制裁”,意大利能源企业暗中扩大对俄贸易。
因为欧盟若切断俄气进口,能源成本将飙升35%,而美国液化天然气价格高、运输慢,根本无法填补缺口。
特朗普政府内部也在分裂。 他曾在社交媒体喊话:“希望中国继续购买伊朗石油,签能源大单是我的荣幸。 ”白宫却紧急澄清称总统“指的是霍尔木兹海峡未封锁”。
7月北约峰会上,他又改口“不会阻止中国买伊朗石油”,被解读为向中伊抛出诱饵。
这种反复暴露了战略困境。 美国退役中校戴维斯直言:“过去18轮16000项对俄制裁毫无作用,俄罗斯已实现自给自足。 ”
当特朗普将俄乌停火期限从50天压缩至10天时,克里姆林宫仅冷淡回应:“俄方等待平等对话。 ”
印度的反击已在酝酿。 若美国9月启动对俄油买家的100%关税,印度可能加入中俄人民币支付系统,加速金砖国家本币结算联盟。
能源管道变成新战场,但历史剧本早已写定结局。 当特朗普的关税大棒砸向全球时,它最先击碎的,或许是美国自己摇摇欲坠的霸权基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