桌上一杯凉茶,茶碗外身凝了层水珠。窗外天光并不充沛,天气闷着,像是憋着一场雨。如果这不是金融市场,而只是寻常老百姓家厨房,我大概率会为这杯被遗忘的茶找个主人。不过在外汇市场,任何一处“被遗忘”,都容易被看作玄机。人民币这杯“凉茶”,经历了连续数轮冲击,外表波澜不惊,却时刻有人想透过水珠观察里面的暗流。
近日,一则“人民币汇率未现系统性偏离,核心稳定支撑走势”的研究结论在业内流转。程实及其团队,凭借TVP-BEER模型,从经济学“大谱”变成具体操作,被问及:人民币究竟稳没稳?汇率这盘棋,棋局又由什么决定?如果你是银行交易员、企业财务,或者仅是关心月末工资的普通人,是时候仔细思考一个问题——这些令人头大又绕口的模型,真能给接下来你的钱包带来笃定吗?
先说结论:人民币,这些年和潮起潮落的美元斗法,虽说时有波动,但整体一直没“离谱”,所谓系统性偏离,从证据链看,并未现身。这不像刑侦现场会遗落一只带血的手套让侦探一眼看穿真相,汇率的背后,是一堆隐约可辨又混杂的变量,想靠单一证据定性谁是“凶手”,从来不是金融的风格。
程实等人这波研究,不是头一遭对“均衡汇率”下猛料。均衡汇率这个词,如果放在墓志铭上,够金融专业人士痛哭流涕三小时。标准的问题是——什么叫“均衡”?谁说了算?一句话,既要找长周期的核心线,又要识别短期噪音,不被多空力量裹挟,更不能被情绪风暴掀翻。市场先生想清楚这点,比搞清对象想不想结婚还难。
金融经济学有四套主要均衡汇率“量尺”:购买力平价(PPP)强调“长期会扯平”,就像菜市场四块钱一斤葱再贵也不会煮熟变成流金;FEER框架更像父母掰开揉碎地算“你家可持续不”,爱管闲事,假设一变、推算大改;NATREX关注你的“家庭资产结构”和中期结余,结构主义出身,懂得观照大环境,就是有点磨叽,不大适合赶时间的操盘手。BEER方法是当前业内主力选手,讲究实证、靠谱,遇到风浪时偶尔踩错点,但在大部分市场参与者眼里,已经算靠谱的捕鼠夹。
不过现实中的人民币,不光“老实”,还很喜欢“变”——变环境、变政策,变得让人分不清这是摸黑寻宝还是拆盲盒。TVP-BEER(时间可变参数BEER)这个看似工具人味十足的模型,最大的本事就是能接受“世事变换”,让权重随时间动态调整。用俗一点的话来说,就是以前咬定青山不放松,现在随机应变见招拆招。
说到细节,数据永远是最不骗人也最会骗人的一环。过去十几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REER,经历升值、贬值、再升值、再回调,像一条不安分的河。2010年前后,生产率与贸易条件双管齐下,REER亮出了典型的“价值投资脸”——稳中有升,“8·11汇改”前后遇短期低谷,转眼又企稳回来。2018年美中贸易摩擦时暴躁了一阵,2020年疫情期间全世界晕眩,中国出口唱了主角,REER再度坚挺。近期在美联储加息猛如虎情况下,人民币退了一步,也没失了阵脚。以证据链拼接看,动荡并未撼动人民币的核心中枢。
这事要真想搞明白,就得看模型表现。静态BEER模型像人大脑测智商,能体现平均水平,却不懂应激反应——结构性冲击一来,容易给错分。2018-2019年,模型能得出“高估”超4%的鲜明判断,但TVP-BEER收敛得多,实际和理论偏不到1%;2020年搞疫情,TVP-BEER和实际走势几乎贴合。静态模型固然老派,胜在稳健,但新派TVP更懂市场变脸,专业归专业,这波更胜一筹。
从近15年的走势来看,人民币其实一直徘徊在自己“合理区间”里,既没脱轨,也没失控。你听着像警察局长讲稿,但资本市场讲得出这种“无奖无惩”故事,本身就算难得。USD/CNY走势,升了贬、贬了又升,大部分时间其实很自律地贴在了均衡区间,少有“酒后失言”或者“夜半冲动”。TVP-BEER用数据话事,模型验证显示,实际报价和动态均衡的偏差极少——人民币,对不起热衷“离奇案件”和“黑天鹅”的炒作者,长期主旋律就是“安份守己”。
专业拍桌的,是人民币“韧性”构成就要数两点:其一,经济内核坚实,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国际收支平衡,是厚盾牌。其二,外部冲击虽频,金融变量、政策扰动、资本流向造浪,单一变量难再驱动剧变,人民币已不是被“单点透视”的小学生,反倒成长为能对多轮次干扰说“不”的成年人。
放在日常职业视角看,真想操盘“人民币汇率”并不是翻翻新闻、看几套模型、炒几个段子那么简单。专业操作要讲“证据链”、讲“同步波动”,要考虑“暂时之恶”与“结构之善”,还得理解“均衡”这种要素在现实社会里的弹性空间。
我时常跟同事调侃:金融市场的均衡与刑事现场的真相一样,只有观众觉得无聊,系统才算真的安全。日常审讯里,案子精彩,那意味着有人要倒霉;市场你觉得刺激,钱包大概率要缩水。人民币如今保持“均衡区间小幅波动”,其实是中国经济的“闷声发财”。黑色幽默一句话,金融犬儒主义说到底就是:你没机会发财暴富,但也不容易被一夜血亏。
至于未来?你问会不会大幅升贬?或者哪一天暴击市场?从证据链和基本面看,现阶段人民币大概率在区间晃荡。经济结构升级、新质生产力、人民币国际化……听着像是领导发言,但连专业模型也认同这些变化正在提供实锤支撑。而外部环境既复杂又善变,每一轮波动也许都能掀起一地资本故事,但还远远谈不上结构性失控。
所以,问题留到最后——你更愿意手握一张无瑕疵的均衡“身份证”,还是相信我们能在风浪里发家致富?市场和生活的最大不同也许就在这:最长久的安全感,来自看似无趣但始终坚实的内核。人民币这杯“凉茶”,凝着一点汗,温度不高,却最适合细水长流。你要冒险还是要稳健,这答案,终究还得回到你自己。
我们始终秉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如内容涉及权益纠纷,请提供相关证明,我们将依法依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