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笔钱,在天上飘了七十天,差点就没了。”
朋友发来这句话的时候,我正看着扎伊尔-威廉姆斯和篮网签约的官宣新闻。七十天,对于一份已经谈妥的两年1250万美元的合同来说,确实是飘了太久。久到足以让任何一个在联盟里讨生活的人夜里睡不着觉。
这事儿特别有意思的地方在于,早在7月1号自由市场刚开门那会儿,威廉姆斯和篮网达成口头协议的消息,是全联盟最早被曝出来的几个之一。当时给人的感觉是,篮网办事效率真高,续约个轮换球员,麻利得很。结果呢?这成了今年夏天最漫长的一出“等待戈多”。
威廉姆斯肯定是一遍遍地刷着手机,看着这个签约了,那个交易了,自己的那只靴子就是迟迟不落地。他能怎么办?他不能公开抱怨,那会显得自己很被动,甚至可能搞砸这笔生意。只能等。这种感觉,比在场上跟对手肉搏难受多了。场上你知道敌人是谁,场下你连自己到底在等什么都快搞不清楚了。
布鲁克林的办公室里,电话估计就没停过,但没有一个是打给威廉姆斯的。总经理马克斯手里拿着威廉姆斯的鸟权,意味着他可以在工资帽之上完成续约。所以,威廉姆斯这份还没签字的合同,就成了一张活牌,一个可以用来在别的交易里配平、或者说维持阵容灵活性的工具。
这不,工具的价值体现出来了。在掘金那笔关于小迈克尔-波特的交易里,篮网就以第三方身份插了进来,轻松吃下一些合同,顺手拿走了一个2032年的首轮签。一个2032年的选秀权,那会儿的孩子现在可能还在上初中。篮网用一个球员两个多月的坐立不安,换来了一个遥远但值钱的未来。
从生意的角度看,马克斯的操作是顶级的,冷静、精准,最大化了球队的利益。可这对威廉姆斯来说,就有点不是滋味了。他毕竟是2021年的10号秀,顶着乐透的光环进来,生涯却一直磕磕绊绊。上个赛季在篮网打了63场,场均24.5分钟里拿到10分4.6个篮板,三分命中率34.1%,算是个合格的3D锋线,但远没达到人们对一个10号秀的预期。他需要这份合同来稳住自己的位置,来证明自己还能在这个联盟里打下去。
幸好,中间没出什么幺蛾子。万一篮网为了别的交易,突然改变主意,或者威廉姆斯的经纪人沉不住气,开始联系别的球队,这事儿可能就黄了。现在官宣出来,一切尘埃落定。两年1250万,第二年还是球队选项,这意味着他明年还得继续拼命证明自己。
这就是联盟的现实。对球队来说,你可能只是资产负债表上的一行,一个可以被用来操作未来空间的筹码。而对球员自已来说,那却是他的全部生涯。
生意就是生意,一枚八年后才可能兑现的棋子,换一个年轻人七十天的失眠,这笔账,在总经理的表格里永远是划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