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1948年襄阳攻坚:刘伯承一句狠话,王近山一战封神

发布日期:2025-07-28 17:36 点击次数:52

1948年襄阳攻坚:刘伯承一句狠话,王近山一战封神

春天的襄阳,雨水总是下个没完。城外泥泞的田埂上,有人说那一年草长得比以往都旺盛——大概跟即将到来的恶仗也有点关系。老乡们还记得,六纵的兵刚扎下营盘时,大锅饭里能闻见新蒜苗味儿,伙夫老赵咕哝着:“这仗八成要出点花样。”

王近山,这名字在晋冀鲁豫一带传得飞快。有一次我在邓县街头听老人闲聊,说他年轻时连字都认不全,却偏生是块打仗的料。谁家娃要是不听话,大人就吓唬:“再皮小心学王疯子,上了战场拎枪不要命!”其实“疯子”背后还有故事——据说他十五岁参军那会儿,被派去补缺口,还没摸清枪栓怎么开,就敢冲着敌阵嚷嚷。

最早赏识他的,是徐向前。当年红四方面军苦日子多,一顿苞谷面能顶一天饱肚。徐帅喜欢硬骨头,将团副的位置塞给了这个满脸疤、眼里透亮的小伙子。“你这脾气,再磨磨,说不定真能成器。”后来转到129师,又被刘伯承看中,两人第一次见面还闹过笑话:刘帅指着他的脑袋问,“你就是那个‘拼命三郎’?”王近山挠挠头,不好意思地嘿嘿笑。

抗战那些年,他们一起走过太行、翻过吕梁,也曾饿肚皮啃树皮。有次娘子关设伏,五个连干掉三百日军重武器部队。这事儿后来传进了解放区小报,《新华日报》专门写了一段,说“我八路某团勇猛如虎”。但真要说技法,那时候的王近山还是只会猛冲。

有回夜宿民房,他跟炊事班长学剁辣椒炒鸡蛋。一边切菜,一边嘟囔:“首长老让我琢磨兵法,我看书慢,不如实打实练。”结果第二天早晨鸡蛋糊锅底了,人却坐在屋檐下琢磨昨晚刘帅讲的话,“指挥员不能只顾自己拼命,要让兄弟们少流血才算本事。”

时间到了1948年夏天。这一年二野大军南下,中原风声鹤唳。襄阳守将康泽死守孤城,据《湖北解放纪实》记载,当地土著还编了顺口溜:“东门铁锁西门炮,要想破城难上高。”按理讲,以往都是先拿周围群山,再攻主城。但这回轮到六纵主攻任务分下来,王近山偏不走寻常路。他拉住作战参谋,在地图上划拉两道线,说:“咱直接劈开通道,从正面杀进去!”

旁边李德生忍不住提醒一句,“这样冒险,可没人这么干过啊!”可他倔脾气又犯了。不光如此,还主动请缨活捉康泽——其实这一茬,本来只是刘伯承临时加码想吓退他的。“你非要搞新鲜?行,那就把康泽给我活捉回来!”

换别人估计腿软,但据当年的警卫员郑国安回忆(收录于《六纵旧事杂谈》),那晚营帐灯火昏黄,他亲眼瞧见自家司令拍桌站起来喊了一句:“首长,我怕啥!保准给您办妥!”第二天天未亮,全体起身准备突击。

实际操作起来,比嘴上功夫难多了。他先调动17旅佯攻群山,把敌人的注意力吸引过去,然后16旅悄悄摸向西南角。从铁佛寺一路炸坑道直插南门,据幸存工兵队员曹志远后来讲,那晚爆破声震得半座古城墙都晃悠。“烟尘散尽,我们第一个冲进去,还踩碎了一摞手抄报纸,上头写满‘誓死守襄’的大字。”

巷战持续整整两昼夜,有士兵用砖瓦砸敌人,还有女卫生员扛药箱穿梭救伤。据地方志记载,这场硬仗之后,小孩子玩耍的时候,都爱模仿“钻地洞炸碉堡”,喊的是“我是尤太忠,你是李德生”。

最后结局众所周知:康泽果然没跑脱,被俘当天脸色发青。据同批押送人员描述,他一直低头默念什么,也许是在数自己错漏哪一步吧?而胜利消息传来时,据说炊事班特意加餐煮了一锅腌笃鲜,有干部夹起肉片递给王司令,“吃吧,你赢啦!”

后来的很多年,每逢有人提起这一役,总有人摇头感叹:论胆量和脑筋搅合一块用,这位昔日毛孩子是真熬出来的。在六纵老部队聚会上,还有老人偷偷拿出一本泛黄笔记本,上面歪歪斜斜写着几句话:

“不怕死易,会用脑难;敢为天下先者,自有奇功。”

村口卖油条的大婶至今还喜欢念叨一句方言俏皮话,用来形容那些横冲直撞又鬼精灵的人物——“像当年的疯司令嘛!闯劲归闯劲,该动脑的时候一点也不含糊。”

内容来自公开资料与个人见解,仅供学习交流,不构成定论或权威史实参考。

信源:《湖北解放纪实》《六纵旧事杂谈》《新华日报》抗战报道、地方志等相关资料及民间口述整理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电话:
邮箱:
地址:
意昂体育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