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新茶饮赛道还在为口味、原料、联名卷得不可开交时,霸王茶姬悄悄换了赛道 —— 在官方旗舰店上架潮流服饰,从牛仔外套到苗绣短袖,从防晒墨镜到毛绒盆栽,把 “现代东方茶” 的品牌基因,揉进了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
网友调侃 “建议改叫‘霸王百货’”,可这看似 “不务正业” 的操作,实则是新茶饮品牌突破边界、打造生活方式的深层布局。
“霸王百货” 开张
从奶茶杯到衣柜,承包你的日常
打开霸王茶姬的官方旗舰店,很容易让人忘记这是个茶饮品牌 —— 服饰、潮玩、日用品、茶具摆满页面,从头顶的渔夫帽到脚下的穿搭,从桌面的香氛到出门的晴雨伞,几乎能承包普通人一天的生活所需。
1. 服饰线:苗绣元素出圈,东方美学穿在身上
最让人惊艳的,是霸王茶姬推出的《踏花归来》系列服饰。设计师以贵州苗绣为灵感,将马、茶、蝴蝶等传统纹样绣在牛仔外套、短袖和长裤上,既呼应品牌发源地云南的文化基因,又暗合 “茶马古道” 的历史叙事,完美契合 “现代东方茶” 的定位。
系列中,599 元的牛仔外套是爆款 —— 袖口和衣摆处的苗绣细节精致,版型偏宽松休闲,适合日常穿搭;199 元的短袖则把水墨茶纹印在衣身,简约又有辨识度;还有 159 元的渔夫帽,帽檐内侧绣着品牌 logo 的 “S” 曲线,低调中藏着设计感。
有网友晒出穿搭图,搭配同系列牛仔裤出门,被路人追问 “是哪个小众设计师品牌”,足以见得这套服饰的时尚认可度。
其实这不是霸王茶姬第一次涉足服饰,此前推出的防晒衣、秋冬披肩早已圈粉无数。
去年夏天的防晒衣,因轻便透气、印有茶系花纹,成为不少奶茶爱好者的 “通勤标配”;秋冬披肩则用了水墨印花,被网友调侃 “不是迪奥买不起,而是霸王茶姬更有性价比”,甚至有人晒出与迪奥同款纹样的对比图,直呼 “性价比拉满”。
2. 潮玩与日用品:从毛绒盆栽到香氛,细节藏满巧思
除了服饰,霸王茶姬的 “百货版图” 还延伸到潮玩和日用品领域。
顺应 “毛绒经济” 潮流,它推出过毛绒杯挂件,刚上线就卖断货,后来又升级出 “毛绒盆栽”—— 把仿真茶叶和小花做成毛绒玩具,放在桌面既可爱又应景,网友调侃 “下一步要做‘茶饮届的 jellycat’”。
盲盒也是重头戏,里面装着迷你茶具、茶味香薰片等小物件,每款都印着品牌标志性的茶元素,吸引不少消费者为了集齐隐藏款 “重复下单”。
日用品则走 “实用路线”:可折叠防晒墨镜适合夏天出门,晴雨两用伞印着水墨茶纹,连首饰收纳盒都做成了茶杯形状,打开后还能闻到淡淡的茶香,细节处满是巧思。
3. 茶具杯具:本职领域发力,颜值与实用兼备
作为茶饮品牌,茶具和杯具是霸王茶姬的 “老本行”,但它仍玩出了新花样。店内的茶具分类多达五六种,从适合办公室的马克杯,到适合家用的盖碗套装,再到便携的旅行茶具,材质涵盖陶瓷、玻璃和紫砂。
其中一款 “伯牙绝弦” 马克杯最受欢迎 —— 杯身印着同名奶茶的原料配比,杯底藏着一句 “茶与奶的完美平衡”,既实用又有品牌记忆点。
还有玻璃吸管杯,杯壁上有刻度,方便控制泡茶水量,适合喜欢自制奶茶的消费者。这些茶具不仅是喝水工具,更成了消费者展示 “茶系生活” 的社交符号,不少人晒出 “用霸王茶姬茶具泡自家茶叶” 的照片,形成二次传播。
“不务正业” 的背后
从周边营销到生活方式渗透
有人疑惑,好好的奶茶品牌,为什么要花精力做服饰、潮玩?其实霸王茶姬的 “百货” 布局,早有伏笔 —— 从品牌成立初期,它就没把自己局限在 “卖奶茶” 的框架里,而是通过周边营销,将品牌符号渗透进消费者的日常生活。
1. 区域限定玩法:“省级盲盒” 掀起 “跨省代喝” 潮
霸王茶姬的周边营销,最出圈的是 “区域限定” 策略。当其他品牌还在做全国统一的周边时,它已经玩起了 “省级盲盒”:浙江的桂花书签、四川的熊猫杯垫、贵州的苗绣挂饰、河南的水桶包……32 个省级行政区各有专属周边,每个都融入当地文化元素。
这种玩法直接点燃了消费者的收集欲,有人为了拿到广东的醒狮挂件,专门让朋友跨省代购;还有人在高铁上远程指挥奶茶店下单,只为抢到限量的江苏昆曲主题杯套。甚至催生了 “周边交换” 社群,来自不同省份的消费者互相交换限定款,形成独特的品牌社交圈。
背后的逻辑其实是 “联邦制营销”—— 霸王茶姬采用 “先建分公司再开分店” 的模式,各区域拥有自主设计周边的权限。就像 “班级比拼”,哪个区域的周边爆火,其他区域就会跟风优化,“内部内卷” 催生出惊人的创意产能,也让周边具备 “小单快反” 的灵活性,能快速跟上消费者需求。
2. 性价比破圈:解构奢侈品定价,让东方美学 “平价落地”
霸王茶姬的周边能火,还离不开 “高性价比” 的优势。它擅长用奶茶级别的价格,做出 “轻奢感” 的设计 ——19.9 元的水墨披肩、99 元的茶杯形状收纳盒、159 元的渔夫帽,这些价格远低于同类设计品牌,却能满足消费者对 “东方美学” 的追求。
最经典的案例是秋冬披肩,因纹样与某奢侈品品牌相似,被网友拿来对比,结果发现 “工艺不输,价格却只有零头”,于是 “不是奢侈品买不起,而是霸王茶姬更有性价比” 的段子在社交平台传开。
甚至有消费者发现,霸王茶姬的周边还出现了 “高仿品”,某平台上有人打着 “霸王茶姬平替” 的旗号卖披肩,这种 “反向平替” 的现象,恰恰证明其设计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市场认可度。
这种性价比策略,本质上是对奢侈品定价体系的解构 —— 霸王茶姬用 599 元的苗绣牛仔外套、199 元的苗绣短袖,让曾经藏在博物馆或奢侈品橱窗里的民族工艺,走进普通人的衣柜,打破了 “高级感 = 高价格” 的固有认知。
就像网友说的:“原来苗绣不用靠奢侈品背书,穿在日常衣服上也能这么好看。”
新茶饮的 “终极内卷”
从卖产品到卖生活方式
霸王茶姬的 “百货” 尝试,不是孤例。在新茶饮赛道,从星巴克的 “生活馆” 到蜜雪冰城的 “雪王周边”,从 M Stand 的高级感周边到喜茶的城市限定盲盒,越来越多品牌开始模糊 “餐饮” 与 “零售” 的边界,试图从 “卖产品” 升级为 “卖生活方式”。
1. 同行看齐:从星巴克到蜜雪冰城,周边成 “标配”
星巴克早有 “生活馆” 板块,主打各类杯子,从 “猫爪杯” 引发排队热潮,到后来推出 “熊店长”“熊灵儿” IP 周边,靠萌系设计吸引消费者;M Stand 则走 “高级简约风”,推出的马克杯、帆布包因颜值高,成了都市白领的 “通勤必备”;蜜雪冰城则靠 “雪王” IP 出圈,推出过玩偶、钥匙扣、保温杯等周边,价格亲民,深受学生群体喜欢;麦当劳前段时间还让经典 IP “大头狗” 回归,相关周边一上线就销量火爆。
这些品牌的逻辑很一致:通过周边产品,让品牌符号走出门店,进入消费者的生活场景。比如,消费者用星巴克的杯子喝水、背 M Stand 的帆布包上班、挂蜜雪冰城的雪王钥匙扣,都是在无形中为品牌 “免费宣传”,同时也加深了自己与品牌的情感联结。
2. 霸王茶姬的野心:从 “奶茶店” 到 “东方生活美学品牌”
对霸王茶姬来说,周边营销更是 “品牌升级” 的关键一步。财报显示,它二季度海外 GMV 达 2.352 亿元,同比增长 77.4%,全球门店突破 7000 家 —— 这样的规模,足以支撑它从 “奶茶店” 向 “生活方式品牌” 转型。
从《踏花归来》系列服饰,到 “省级限定” 周边,再到茶具杯具,霸王茶姬一直在强化 “东方美学” 的标签。它想传递的,不只是 “一杯好喝的奶茶”,更是一种 “茶系生活方式”:穿带有苗绣的衣服,用印着茶纹的杯子,摆着毛绒茶盆栽,让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随时能感受到东方文化的魅力。
这种转型也让它在海外市场更有竞争力。在东南亚、欧美等地,不少外国消费者因为喜欢《踏花归来》系列的苗绣服饰,进而尝试霸王茶姬的奶茶,形成 “服饰引流、奶茶留存” 的良性循环。
有海外博主晒出 “穿霸王茶姬牛仔外套,喝伯牙绝弦” 的视频,点赞量破万,评论区满是 “求外套购买链接” 的留言,可见这种 “生活方式营销” 的效果。
新茶饮的 “内卷”,终将回归用户价值
有人说,新茶饮卷到卖衣服,是 “不务正业”;但也有人觉得,这是品牌突破边界的创新。其实无论是卖奶茶还是卖服饰,核心都离不开 “用户价值”—— 霸王茶姬的周边之所以能火,是因为它既满足了消费者对 “好看、实用” 的需求,又用高性价比和东方美学打动了人心。
它的尝试证明,新茶饮的 “内卷” 不是没有尽头,而是会从 “产品层面” 升级到 “生活层面”。
当品牌不再局限于 “卖一杯奶茶”,而是试图走进消费者的日常,用细节和创意传递品牌理念时,才能真正建立起长期的用户忠诚。
如今,再问 “霸王茶姬是卖什么的”,答案早已不是 “奶茶” 那么简单。它更像一个 “东方生活美学集合店”,用一杯奶茶的价格,让普通人也能触摸到民族文化与时尚设计的融合。
或许未来,我们还会看到霸王茶姬推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产品,但只要它始终围绕 “用户需求” 和 “品牌基因” 发力,这场 “不务正业” 的冒险,就能走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