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援俄终获大礼包?不止核潜艇反应堆,美媒:大批战机准备换装
俄朝这波军火交易,最近不少人看得是眼珠子都快掉地上了。朝鲜一出手,直接上了库尔斯克前线,帮着俄罗斯扭转局面。
俄罗斯这边刚收回点地盘,转头就把核潜艇反应堆和苏34战斗轰炸机一并打包送过去。这事儿一爆出来,韩国和美国那边立马坐不住了,生怕半岛这滩水越来越浑。
其实朝鲜要搞核潜艇,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常规动力潜艇,朝鲜自己就能造,早年间还真干过击沉韩国护卫舰的事。
老罗密欧级潜艇也能自己魔改。问题卡在哪?卡在动力。柴电潜艇得时不时浮上来充电加油,这点事儿,美日韩早就掐着朝鲜的脉门,盯得死死的。你想搞点花样,难。
可俄罗斯这次是真舍得下本。直接把退役核潜艇上的反应堆、涡轮机、冷却系统一股脑送过去,这些可不是实验室产品,都是实打实能用的,技术成熟,不用朝鲜自己慢慢摸索调试。
外界传闻,连设计图纸和技术标准也一并塞了过去。这下好了,朝鲜缺啥补啥,拿来就能用,底子一下子厚起来。
朝鲜经济条件摆在那,想自研核反应堆说实话挺难。小型化、配套设备、工艺水平,哪一样都不是轻轻松松能攻克的。可有了现成的设备和技术资料,情况就不一样了。
朝鲜之前下水的“金君玉英雄”号,动力还是柴电,虽说能发射核武器,但续航和隐蔽性都比不上核潜艇。现在拿到俄罗斯的“全套”,三五年内搞出核动力潜艇,不再是天方夜谭。
核动力潜艇的意义在哪?说白了,一艘核潜艇能在水下呆上几个月,不用频繁回港加油补给。
即使要换人,也可以找个不显眼的小港口操作,不用回老巢。这样一来,美日韩再想像以前那样,通过港口动静判断朝鲜潜艇的部署,就难了。朝鲜的海基核威慑能力,直接上了一个大台阶。
朝鲜如果真有了核潜艇,那对美国西海岸的威胁就不是一句空话。虽然射程还有限,但潜艇可以靠近目标,大大增加了核威慑的实际操作空间。
哪怕不能和美俄中这些大国比,但对美国来说,多了一个“不可预测”的核打击来源,心理压力就大了。
当然,这还没完。俄罗斯给朝鲜的另一件“大礼”,就是苏34M战斗轰炸机。朝鲜空军这几年基本靠老家伙撑场面,米格29、米格23、米格21这些机型都快成“活化石”了。
预警机、电子战机、加油机基本没有,和美韩联军比,完全不是一个量级。韩国F35、F15K、KF16一大堆,还不算美军驻扎。说难听点,真要打空战,朝鲜空军就是陪练。
苏34M这玩意儿有啥用?它不是制空型,主要就是对地打击。飞得快,航程远,能带的弹药多,还能发射高超音速导弹,甚至核弹。朝鲜要补齐制空权,根本没那个条件。俄罗斯也不可能一下子给出一大堆苏35、苏57,自己前线还不够用呢。
与其拼命补短板,不如干脆把对地打击能力拉满。苏34一旦到位,朝鲜可以在战时直插韩国大城市、重要基地,甚至能对美韩后方形成实质威胁。
更有意思的是,苏34能发射核弹。这样一来,朝鲜不仅有陆基、海基核打击能力,还补上了空基一块。
虽然比不上真正的“三位一体”大国核力量,但威慑韩国、日本没什么问题。这种“不对称作战”思路,基本把朝鲜的有限资源全都砸在核威慑上,把自己的长板拉到极致。
你想跟人家拼经济、拼科技,根本没法比。可只要核武器这根刺够硬、够尖,对方就不敢轻举妄动。
美韩也不是没想过反制。制裁?早都制裁到头了,还能加多少码?军事压力?真打起来,谁也不敢保证后果。俄朝这波军事合作把美韩推到一个尴尬位置,眼睁睁看着对方底牌越来越厚,自己却没什么好办法。
这局面就是典型的“刺猬战略”。你别看体型小,真要扎起来,谁都不好受。朝鲜用不对称优势,把核武器这根刺越磨越锋利。俄朝联手,短期内很难被打破平衡。美韩想靠常规手段压制,恐怕要算账了。
这场博弈谁都不轻松,但现实就是这么冷酷。只要核威慑在,局势就会继续僵持。
朝鲜靠着俄罗斯这波“技术升级”,让半岛局势又添了几分变数。未来怎么走,谁都说不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这只“刺猬”,现在身上的刺,确实比以前更硬、更长、更密了。
#热问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