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军与归队的双向奔赴 那些沉默基石 早该被看见
银幕需要英雄。更需要活生生的人。胡军懂了。他透过老山东的眼睛。看见了另一种真实。一种被历史遗忘太久的真实。
《归队》讲的不是什么宏大叙事。而是一群小人物。十四年抗战。血泪交织。胡军说。这部剧的核心是真实。一种扎进骨子里的真实。
为了这份真实。他减重37斤。从190多斤的船老大。变成150多斤的抗联战士。为什么?因为抗联战士缺衣少食。不可能胖。这是对历史的尊重。更是对观众的诚意。
拍摄地在零下30度的林海雪原。积雪没膝。寒风像刀割脸。没有路。全靠人一脚脚蹚出来。胡军说。最大的挑战是环境。但他觉得值。因为在战士战斗过的地方拍摄。才能触摸历史。
老山东是谁?他是一个排长。更是一个父亲。他把战友当孩子护着。尤其呵护田小贵。他硬汉。也柔软。特别护犊子。他江湖气。懂生存。能一眼辨毒。敢独闯匪窝。他是活生生的人。不是符号化的英雄。
胡军最喜欢一场戏。老山东回家。见到断腿的儿子。儿子不理他。等终于肯喊爹了。他却必须走了。他不敢回头。怕一回头。心就垮了。这是所有抗联战士的无奈。家国之间。他们选择了国。
一场“马粪寻食”的戏。全网播放超5亿。没有台词。胡军掰开马粪。搓洗玉米粒。急切吞食。用动作和眼神。演活了绝境中的求生。观众说。这不是演戏。这就是真实。
《归队》所有场景都是实景。没进过棚。镜头对准的是小人物。是那些没留下名字。却用平凡撑起不平凡的人。他们是基石。是真正的历史承担者。
胡军希望年轻人看这部剧。能了解十四年抗战。不是八年。能记住那些扛着枪。拿木棍柴刀和敌人拼命的小人物。他们每个人。都是英雄。
现在的镜头。太多对准塔尖的光鲜。《归队》难得。它愿意往下移。照亮那些沉默的基石。这不是拍戏。这是在还债。还一份我们欠了太久的关注债。
一个健康的社会。不能只有塔尖的闪光。更要有基石的稳当。《归队》做到了。胡军做到了。他们让我们看见。伟大背后是无数普通人在硬扛。
你愿意去看一看。这些基石吗?
#热点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