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全网禁关注的风波,揭开了教育功利主义与理想主义的终极较量。
9月24日,拥有6500万粉丝的张雪峰遭遇了他的“滑铁卢”——微博、抖音、快手、B站及小红书账号同时被禁止关注。
一时间,舆论哗然。张雪峰团队工作人员不得不承认,这是因为“直播过程中出现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
这位以“高考志愿规划”闻名的影响力人物,最近二十多天已经未更新微博。但就在账号被封禁的同时,他旗下的“张雪峰讲家庭教育”、“峰学未来教研中心”等关联账号却仍在直播带货。
01 封禁的真相与反思
张雪峰账号异常的原因,官方表述是“直播中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但细细翻阅其过往言论,这条违规之路早已铺就。
2023年,他公开宣称“孩子非要报新闻学,我一定会把他打晕”,引发全社会对 “新闻无用论”的激烈辩论。他提出的“文科都是服务业”更是冲上热搜,触动了许多人的神经。
更早时候,张雪峰团队主推的“高考预测卷”被指踩中红线——宣传“5月1日印刷完成押题卷”,而实际高考命题5月才启动封闭工作。这种夸大宣传行为,最终导致他宣布暂停直播两个月。
封禁并非突如其来,而是长期违规的必然结果。
2功利教育的副作用
张雪峰式的指导也带来了明显的副作用。当所有学生都涌向所谓“热门专业”,而冷门专业无人问津时,社会的均衡发展将受到挑战。
一方面,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兴领域高技能人才缺口巨大;另一方面,一些基础学科和人文学科面临生源危机。这种结构性失衡,恰恰是张雪峰式推荐加剧的问题。
教育不应仅仅是就业的预备班,它还承载着文化传承、人文素养培养等更为重要的使命。当教育完全被就业率绑架,社会的多元与平衡将被打破。
3商业动机与“寒门斗士”人设
剥开“寒门斗士”的外衣,张雪峰的商业本质显而易见。他的团队运营着多个带货账号,即使在他个人账号被封禁期间,这些账号仍在正常运营。
天价咨询费注定了他只能为少数人服务。当“寒门斗士”成为一门生意,当教育指导变成高价商品,张雪峰所标榜的公平,本身就成为了一种奢侈品。
制造焦虑成为营销手段,而真正的教育价值却被忽视。这种商业模式下,张雪峰的成功某种程度上正是建立在普遍的教育焦虑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