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股,泡沫与机遇并存。
这几年,市场热钱涌入,科技股涨势喜人,可繁荣景象背后,暗流涌动。
本文尝试拨开迷雾,用事实说话,聊聊科技股的真真假假。
最近翻看了一些科技公司的财报和行业新闻,感觉有点意思。
市场上某些被捧上天的“科技新贵”,似乎并没有那么耀眼。
反倒是那些闷声干大事的企业,展现出真正的实力。
这种反差,值得我们深思。
科技股投资,不能只听故事,更要看疗效。
漂亮的PPT和高大上的概念,堆砌不出真正的价值。
半导体领域,国产替代喊了很久,但核心技术卡脖子依旧是事实。
中芯国际的28nm产线贡献了七成营收,却硬要说14nm突破,实在难以服众。
设备国产化率不到30%,核心零件还得进口,这种情况下,大谈特谈“自主可控”,未免有些自欺欺人。
新能源车这条赛道,竞争激烈,但也跑出了真正的赢家。
比亚迪刀片电池和麒麟电池技术领先,成本控制出色,海外市场每辆车净赚八万,连特斯拉都用他家电机。
反观宁德时代,麒麟电池热失控的新闻一出,股价应声下跌。
技术优势才是硬道理,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
AI落地,更是泥沙俱下。
寒武纪参数虚标被告三次,车企宁愿选择高通,也不敢赌国产芯片。
科大讯飞却闷声发大财,在医疗教育领域拿下不少订单,智慧课堂毛利率高达68%。
华为昇腾芯片实打实跑大模型,带飞了一众合作伙伴。
这些案例说明,科技股投资不能盲目追热点,更不能被机构忽悠。
有些公司估值高得离谱,却连年亏损。
比如,寒武纪PE跌破50倍,照样亏钱。
京东方折叠屏铰链问题频出,维修点师傅天天加班换屏,哪来的底气叫板三星?
真正的科技龙头,是把技术变成印钞机的企业。
比亚迪三电系统反向出口,这才是硬实力。
华为被美国制裁五年,依然杀出一条血路,靠的就是自主研发的核心技术。
投资科技股,要看企业的研发投入,看产品的市场竞争力,看财报的真实性。
那些流水线工人比研发人员多三倍,补贴全填了设备折旧坑的企业,很难让人相信他们有未来。
钱要投给真正做事的企业。
华为产业链的设备能跑通数据,中芯国际光刻机到货日期却能拖半年。
国家砸再多钱,造不出高端芯片也白搭。
能赚钱的技术才是真突破。
比亚迪电机装进特斯拉,讯飞产品进学校医院,工业富联机器24小时不停运转。
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成绩,比任何画大饼的故事都更有说服力。
对于其他那些讲故事、画大饼的企业,奉劝各位投资者,财报翻三遍再下手。
别被机构的研报忽悠,成了他们的接盘侠。
中芯国际这样的企业,设备全靠进口,良率上不去,补贴再多也白搭。
投资如战场,押错宝就是给机构接盘。
与其迷信“国产替代”的口号,不如多关注那些真正掌握核心技术的企业。
看看人家比亚迪的海外利润,这才叫硬核科技!
记住,投资的本质是价值投资,而不是投机炒作。
最后提醒一句,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本文仅代表个人观点,不构成投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