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整车功能开发的基本内容及工作流程,明确各单位工作范围及职责,使整车功能开发工作有序、有效开展。研究用户体验需求,转化为功能定义需求文档;将需求分解至系统、零部件及软件;通过ECU测试、系统联调测试,以及整车功能测试进行验收。
二 、适用范围所有整车项目,全生命周期(SOP和OTA)各阶段的整车功能集成管控。包括批量生产和媒体测评特殊车辆:批量生产车辆,依据项目各阶段定义的功能和软件成熟度目标为准则进行集成管控;媒体测评特殊车辆,以车辆交付牵头部门输入的基础车辆和特殊需求为准则进行集成管控。
三 术语和定义
3.1功能定义范畴主要围绕用户体验,研究用户生活场景和用车场景,策划以车辆终端为中心的用户体验层级的功能需求。
3.2功能分类基于公司电气架构和座舱功能架构,将整车功能分为能源动力、基础架构、底盘操纵、智能驾驶、车辆安全、热管理、智能座舱、舒适便利等8个一级功能模块。序号功能模块功能范围功能举例
1能源动力主要包含三电系统的相关功能:EV、增程等,中高压管理、进排气、燃油存储、能量转换、发动机管理、离合、手动及自动变速箱、扭矩传递等功能。智能补电、直流/交流充电、驾驶模式、充电枪锁止功能
2基础架构电气架构、诊断、软硬件平台、电源管理、数据采集、售后(维修保养、远程诊断、道路救援等)等车辆的基础功能。OTA升级推送、远程控制、远程查询车辆状态
3底盘操纵制动、转向、轮胎、悬架四个系统的主要功能。主动悬架、ABS防抱死、自动驻车、胎压监测
4智能驾驶从避免碰撞出发,包括低速泊车、正常驾驶辅助、各种信息的识别提醒等几个大的行车场景。交通拥堵领航、高速驾驶辅助、后碰撞预警、驾驶员状态监测、开门预警、自适应巡航、泊车辅助
5车辆安全主要包含车辆防盗、高压安全、充电互锁、碰撞发生后车内的保护,如安全带、安全气囊,以及对车外行人保护。安全带未系提醒、碰撞保护(高压断电)、低速报警
6热管理车内的空气质量、空气温度等。PM2.5监测、多区空调、风量控制
7智能座舱主要包含车联网带来的服务,车辆控制、设置、多媒体、导航等人机交互的设计及一些车辆驾驶信息的显示智能语音助手、个性化ID设置、情景模式、智能家居、车载KTV、多屏互动、手势识别、情绪识别等
8舒适便利主要包含外灯的控制,风挡除雾、后视镜调节、大灯清洗等;车内不同灯光的管理,如氛围灯、位置灯、照明灯等;为乘客提供舒适、便利感受为主,如座椅调节、方向盘调节控制、四门两盖及天窗的控制、外部供电、钥匙解闭锁/启动等功能。外后视镜面电动调节、矩阵大灯、氛围灯多模式调节、座椅迎宾&记忆、电动四门、钥匙分享等
3.3功能沿用类型类型定义
P类:与基础车型功能在交互方式、触发条件、功能逻辑完全一致,未做任何变更。B车型与A车型在车窗控制在交互方式、触发条件、功能逻辑完全一致。
M类:在基础车型上相比变更了以下内容之一:
1.新增使用场景2.变更部分Usecase逻辑3.变更交互方式4.变更Usecase中触发条件1.B车型与A车型相比在无钥匙进入功能上新增走近解锁功能,其他场景保持一致;2.内部灯光秀,B车型与A车型根据内饰造型的差异使用不同的功能逻辑;3.AutoHold功能,B车型与A车型相比将开关方式由硬开关变更为软开关;4.A车型ACC的启动初始车速为30km/h,B车型在A车型基础上将启动初始车速变更为0km/h。X类:基础车型上的新增功能,且该功能被其他车型应用人脸识别功能是在A车型基础上新增的功能,该功能被B、C等车型同时使用。
U类基础车型上的新增功能,且该功能仅此车型应用电动四门功能是在A车型基础上新增的功能,该功能仅被B车型使用。
3.4功能成熟度定义功能成熟度详细描述体现阶段PNI:PlannedNot To Implement功能开发计划有功能开发计划,但暂未实施。项目早期设计阶段:PDI:Partly Design Intent基本功能实现沿用先前项目硬件/软件修改包含部分功能;新开发样件,仅能实现部分功能;可以在逻辑层进行测试,但未达到性能测试标准。EP2工程阶段DI:Design Intent全功能实现可以在台架或整车上,实现完整的功能集成与验证;所有的功能需求都已经实现但没有验证;部分非功能需求/质量目标可以尚未实现,可以不在整车上进行性能试验。OTS2阶段 PIProductionIntent全功能调试验证可以在台架或整车上,实现完整的功能集成与验证;所有的功能都已经实现并验证,允许功能优化;非功能需求/质量目标都已实现并验证,允许优化。PP预小批量阶段 PR:Production Ready功能冻结标定与优化完成。P说明:各项功能各阶段的实现目标,以产品部拉通关联专业评审结果为准,最晚小批量P阶段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