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固态电池市场规模预计突破500亿美元,中国新能源产业链迎来技术升级。
2025年A股市场中,固态电池板块成为最炙手可热的投资主题之一。随着能量密度突破400Wh/kg和快充技术成熟,固态电池商业化进程加速,行业进入爆发前夜。
政策层面,工信部将于2026年7月1日施行《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要求动力电池必须具备2小时内“不起火、不爆炸”的强制性要求,固态电池或将成为唯一达标技术路线。
01 行业爆发:政策技术双驱动,500亿美元市场呼之欲出
固态电池采用固态电解质替代液态电解质,是下一代电池技术,具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好等优势,被公认为动力电池的终极解决方案。
中国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全球领先,2025年产能有望占全球40%。随着材料成本下降和工艺优化,固态电池在高端电动车领域的渗透率将快速提升,带动全产业链价值重估。
中金公司预测,2030年全球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到808GWh,其中全固态电池有望于2027年实现技术定型和小规模量产,2030年实现商业化量产、需求量有望超150GWh。
固态电池正处“0→1”放量临界点,2025-2027年半固态提供业绩β,2027-2030年全固态带来估值α。具备“材料专利+装备自研+头部客户”三重卡位的企业,将在新一轮能源密度革命中享受最长景气红利。
02 技术路线:硫化物主导,多路线并行竞争
目前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呈现“硫化物主导、多路线并行”格局。硫化物路线因接近液态电解质的离子电导率(10⁻³ S/cm)成为主流方向,全球约32家企业重点布局(如丰田、宁德时代)。
氧化物路线稳定性高(如LLZO热导率达1.5W/mK),但界面阻抗大,三星SDI、清陶能源等聚焦此方向。聚合物路线工艺成熟(兼容现有产线),但离子电导率低,多用于半固态过渡方案。复合路线则结合多材料优势,成为未来趋势。
负极材料分阶段演进:石墨/低硅(2025-2027)→高硅硅碳(2027-2030)→锂金属(2030后)。锂金属负极理论容量(3860mAh/g)是石墨的10倍,但需解决枝晶生长和体积膨胀问题。
正极材料短期以高镍三元为主,长期向富锂锰基(>300mAh/g)、硫正极(1675mAh/g)发展,能量密度有望突破600Wh/kg。
03 龙头企业:五大核心企业引领产业变革
从专利布局到产业化进度,中国已涌现出一批全球领先的固态电池企业。
赣锋锂业(002460)作为全球锂业龙头,固态电池专利数国内第一,采用氧化物固态电解质体系,已量产能量密度达360Wh/kg的50Ah大容量电芯样品。
天齐锂业(002466)布局硫化物固态电解质技术路线,开发出离子电导率10^-3S/cm的高纯Li6PS5Cl电解质材料,关键性能指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宁德时代(300750)创新聚合物固态电池界面改性技术,采用原位聚合工艺解决电极/电解质界面阻抗问题,实现循环寿命突破2000次。
比亚迪(002594)开发氧化物-聚合物复合电解质体系,通过多层复合结构设计实现电解质机械强度提升300%,针刺实验不起火不爆炸。
国轩高科(002074)采用凝胶电解质过渡方案,开发能量密度300Wh/kg的半固态电池产品,-30℃低温性能保持率超80%。
04 业绩爆增:六家企业增速超4倍,最高增长1568%
随着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速,相关企业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2025年中报显示,有多家固态电池概念企业业绩增速超过4倍。
索通发展(603612)以惊人增速位居榜首,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增长1568.52%。公司联合北京理工大学及其重庆创新中心,共同推进高能量密度电池硅碳、硅氧复合负极材料研发。
杉杉股份(600884)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07亿元,同比增长1079.59%。公司研发的用于固态电池的石墨、硅碳产品已在客户端完成多轮测试验证。
骄成超声(688392)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803万,同比增长1005.12%。公司超声波焊接设备可用于固态电池极耳焊接,并已形成小批量订单。
利民股份(002734)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747.13%。公司重点布局新能源电池用电解质锂盐及功能添加剂项目。
光华科技(002741)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5626万元,同比增长424.12%。公司进行固态电解质高纯硫化物、氧化物等材料研发,相关产品已进入下游客户送样测试。
英联股份(002846)2025年上半年归母净利润2517万,同比增长404.18%。公司研发的复合铜箔、复合铝箔可以作为固态电池集流体应用。
05 盈利强者:毛利率最高超65%,宁德时代净利润304亿
除了高增长企业外,部分固态电池概念企业展现出极强的盈利能力。
骄成超声以65.25% 的毛利率位居榜首,武汉蓝电紧随其后,毛利率达57.98%。安孚科技和德新科技毛利率分别为48.28%和36.50%。
净利润方面,宁德时代以304.85亿元的绝对优势领先全行业,毛利率25.02%,净利率18.09%。亿纬锂能上半年收入282亿,净利润16亿;璞泰来收入71亿,净利润11亿。
这些数据表明,固态电池领域不仅具有高成长性,同样拥有优秀的盈利能力,为投资者提供了增长与收益的双重保障。
06 产业化进程:半固态先行,全固态蓄力
固态电池产业目前正处于“半固态先行、全固态蓄力”的历史拐点。半固态电池已装车应用(如蔚来、岚图),能量密度达300-350Wh/kg。
全固态电池预计2027年小批量装车(硫化物路线能量密度400Wh/kg),2030年大规模量产,能量密度目标500Wh/kg。
2025年以来,10余家中国上市车企、电池企业、设备供应企业披露了固态电池的开发进展或量产时间表。多家动力电池供应商将2027年定为了固态电池量产化的关键时间节点。
产能扩张方面,2025年上半年,固态、半固态电池新增产能的规模和投资金额上超越了液流电池储能。安瓦新能源全球首条GWh级固态电池产线已产出首批工程样件,初期目标年产1.25GWh,并规划了60-100GWh的全球产能布局。
07 应用场景:从新能源汽车到人形机器人的广阔空间
固态电池的应用场景正在不断拓展。在新能源汽车领域,半固态电池已率先上车,蔚来ET7搭载卫蓝新能源360Wh/kg半固态电池实现千公里续航;智己L6 Max光年版采用清陶能源氧化物基半固态电池。
2025年8月,名爵MG4上市搭载半固态电池,且定价处于10万级,标志着半固态电池进入主流价格带。
除了新能源汽车领域,固态电池在储能、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等领域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南都电源签署了全球超大半固态储能订单,采用自研314安时磷酸铁锂半固态电池。亿纬锂能下线的“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主要面向人形机器人、低空飞行器以及AI等高端装备应用领域。
低空经济领域,eVTOL单架需150kWh级高比能电池,2035年新增需求50GWh。人形机器人需要2kWh-5kWh小pack,单价容忍度高,将率先导入全固态。
08 投资建议:关注材料、设备与龙头电池企业
对于投资者而言,固态电池领域存在多个投资机会。高壁垒材料如硫化物电解质、超薄锂箔、LATP/LLZO氧化物、硅碳负极等是重点关注领域。
干法工艺设备如辊压-分切-气相沉积一体化装备、激光封装、等静压设备等也有很大投资价值。同时,回收闭环领域,锂金属负极+硫化物电解质对回收提出新要求,格林美、邦普已提前布局。
电池企业中,建议关注宁德时代、比亚迪、亿纬锂能等龙头公司。材料企业可关注贝特瑞、杉杉股份、天赐材料等。设备企业则建议关注先导智能、骄成超声等。
风险方面,需要注意界面阻抗、循环寿命、低温功率仍待验证。日韩在硫化物核心专利占比>60%,存在出海授权壁垒。锂金属用量翻倍,若锂价重回60万/吨,将抵消成本下降红利。低端半固态可能步液态后尘,2028年前后出现第一轮价格战[citation:3。
亿纬锂能固态电池研究院成都量产基地已经正式揭牌,“龙泉二号”全固态电池成功下线,能量密度高达300Wh/kg,体积能量密度达700Wh/L。
赣锋锂业首款500Wh/kg级10Ah产品实现小批量量产;国轩高科首条全固态中试线正式贯通。产业链正在逐步完善,一场动力电池的技术革命已经悄然到来。
固态电池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而是正在落地的新兴产业,它将在未来十年改变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格局,为中国企业带来全球性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