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2025年8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出的最新军力报告里提到,拉美地区的军力对抗指数达到了过去十年中的最高峰。
这段时间里,北约和美欧之间的关系好像有点裂痕,近半年,全世界的高强度军事冲突风险指数也冲到了三年来的最高点。
在这段动荡的日子里,有位美国网友也挺好奇的,之前在Quora上发了个问题:“五常里边除了中国,其他四个都在打仗了,咱们中国人咋还一点担心都没有?”
眼下的国际局势确实不太妙。美国虽然没正式宣战,但通过军事援助和代理人操作,早已在多个冲突中深度插手;英国和法国也都在不同区域的战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从2022年开始,俄罗斯就卷进了乌克兰的纷争;法国则一直在非洲萨赫勒地区保持着军事力量。
2025年8月,加勒比海的局势突然变得紧张起来。在委内瑞拉附近海域,美国海军“杰森·邓纳姆”号宙斯盾驱逐舰巡航时,竟然遇到了两架委内瑞拉的F-16战机低空飞过舰桥,进行了一次“剃头行动”。
中东局势更像火上浇油。9月9日,以色列对多哈的哈马斯高层目标发动了“精准打击”,结果造成6人丧生。这一动作让本来就剑拔弩张的地区局势又变得更加紧绷起来。
反倒在世界各地战火不断的时候,中国却显得格外不一样。
9月13日,王毅外长到访斯洛文尼亚时,明确表达:“中方不插手、不谋划战争,我们所做的就是劝和促谈。”
其实挺简单的,中方不惹事,但不代表中方怕事。中方也不是不敢出手,而是不给你制造第二次攻击的机会。
中国对和平的坚持,源自那些沉痛的历史记忆。二战时期,作为东方战场的主要力量,中国军民付出了3500万人的伤亡代价,牵制住了日军的主力,有力阻碍了欧亚法西斯势力的合作和扩展。
正是这段历史,塑造了中国方面“以史为鉴、珍视和平”的共同认知。
仔细瞧瞧这些数据,就能明白中国对“和平”的执着程度。根据联合国维和行动署的资料,中国累计派出了超过30个维和任务的5.4万人次,可以说是五大常任理事国中派出人数最多的国家。
在也门撤侨、阿富汗重建、缅甸民族和解这些21个国际热点事件中,中国一直站在积极调解者的位置,发挥着很有建设性的作用。
喜欢和平,愿意和世界各国友好相处,外媒也逐步看清了今天的中国形象,慢慢对它有了更清楚地认识。弄得,外界也开始好奇,这会儿全球动荡不安,为什么中国人反倒不怕战争呢?
实话实说,第一点嘛,肯定得归功于中国自身那雄厚的国防力量。
讲真,中国老百姓对军队那是相当有信心,这也是不怕打仗的一个重要原因。据调研数据显示,遇上自然灾害或者突发情况的时候,群众对军队的信任率高达98%。
在2025年6月28日的洪水救援中,贵州榕江县调动了超过8000名党员干部逐户走访通知,同时还有上千名官兵赶赴现场协助救援,成功转移和疏散群众达41574人。这一行动充分展现了他们强大的动员能力和应急应变水平。
中国的国防方针一直以防御为主,这点德国网友一眼就看明白了:“世界上的战争基本上都带有侵略意图,而中国坚持防御路线,对外主要追求合作共赢。”这种做法也让中国老百姓没有啥可担心的。
要说的话,中国靠着合作共赢的办法发展经济,光是2025年前半年,跟“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就达到了1.6万亿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长了18%。这种彼此合作、互利共赢的方式,建立了平等的国际关系,也大大降低了冲突的可能性。
中国人民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不断增强,2025年的社会文化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表示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愿意站出来,为国家利益挺身而战。正如新加坡网友所说:“大多数中国人都不想打仗,但也不怕战争。”
而且,中国人也很清楚,和平这个宝贝得用心守护,不能掉以轻心。
只能说,跟其他国家不一样的是,中国走了一条不一样的路:不争霸、不扩张,也不插手别国内政,而是靠着共建“一带一路”,和世界各国一块儿分享发展的好机会。
中国人不为战争担忧,也不是因为天真,而是因为我们心里明白:和平和稳定的日子有可靠支撑,这条路走得越走越宽,越铺越宽阔。